为了让更多公民掌握关键时刻能救命的心肺复苏技能,筑牢基层生命安全防线。6月27日至7月7日,我校体育与健康系9名学生在指导教师李晓海与许夏利的带领下,走进多个街道办事处以及经济开发区、扶贫地点,开展以“心肺复苏,‘救’在身边”为主题的急救技能宣讲活动。

团队成员结合专业所学,通过“理论讲解+实操演示+互动体验”的形式,为街道工作人员及居民代表带来了生动实用的一课。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心肺复苏的重要性、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强调“黄金四分钟”在心脏骤停急救中的关键作用。
在实操环节,成员们分组指导,借助模拟人体教具,手把手教授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的正确姿势与力度。居民纷纷上前体验,从按压深度、频率到开放气道的细节,团队成员逐一进行纠正指导,确保大家掌握规范动作。“以前总觉得急救离自己很远,今天亲手试了才知道,原来这些技能学起来不难,关键时候真能派上大用场。”参与体验的社区居民王阿姨感慨道。
考虑到开发区企业职工们工作节奏快、注重实操性的特点,团队特意优化了宣讲流程:在15分钟的理论讲解后,立刻进入30分钟的分组实操环节,在模拟人上练习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标准动作,成员们巡回指导、纠正按压深度、频率、手势等细节问题。
针对农村地区老龄化严重、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现状,志愿者们将宣讲地点设在村委会大院,讲述农村真实的急救成功案例,让村民们直观理解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同时,志愿者还特别对村医、村干部和年轻村民进行重点教学,希望他们能成为村里的“急救种子”,带动更多人学习。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帮助团队成员们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更让心肺复苏这一技能走进了街道、企业和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正如指导教师李晓海所说:“急救技能的普及,是对生命最直接的守护。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人敢救、会救,让‘生命接力’在更多地方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