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科学精神,增强科技创新意识,激发广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奋发成才的热情,促进优秀人才和优秀成果的涌现,引导广大学生走向实践相结合的成才道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动手能力,开拓学生视野;加深理论理解,丰富课余生活”为宗旨,紧跟时代节奏,强化科技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素质,营造我校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全面推动校园科技文化建设,培养具有时代竞争力的新世纪高素质人才。我校于 2020 年 11 月 7 日起开展科技文化节。现积极举行吕梁学院第七届“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现将大赛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参赛作品分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
(一)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主要有机械与控制类(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信息类(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数理类(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生命科学类(包括生物、农药、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能源化工类(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等。
(二)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其中学术论文在8000 字以内,调查报告在 15000 字以内。(由思政部、历史文化系、中文系负责承办)
(三)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两类:A 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 类指投入较小,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
(一)精心组织,注重引导。
各系要建立扶持和奖励制度,向参赛者提供必要的经费、人员、技术支持,选派专业教师对申报作品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按要求履行参赛手续,对获奖学生进行专项配套奖励,要提高认识,把握正确导向,使学生把创业计划设计和今后的职业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为今后就业和创业提供有效的帮助。
(二)广泛动员,营造氛围。
竞赛开展时间长、内容多、任务重,各个阶段又各有侧重。各系要广泛动员,认真选拔,既要保证竞赛作品质量,也要扩大竞赛的参与面和受益面,确保竞赛育人功能的实现。同时,各系要将竞赛宣传作为工作重点,摆上日程,列入计划。一方面借助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另一方面注重运用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在学生中和社会上营造氛围、扩大影响力,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活动深入开展。
(三)作品申报(2020 年 12 月 30 日前)
各系分团委要组织参赛学生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进行作品的创作,尽早确定各参赛个人和集体,督促他们按时完成参赛作品的创作,做好指导老师和参赛学生的联系衔接工作,确保在 12 月30 日前上报全部参赛作品(纸质版上交至校团委办公室 503,电子版发至团委邮箱 llxyxskj@163.com)。
注:各团队申报材料放到一个文件夹以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姓名的形式命名,各系收齐统一放到一个文件夹以系别+挑战杯活动命名。
主办单位对于获奖同学颁发证书,对于参与的学生给予第二课堂学分加分。
附件:吕梁学院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