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名称"
通知公告
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2022-12-26 18:43 作者: 编辑:薛楠    (点击: )

各分团委: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宗旨,增强我校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积极构建实践育人长效机制,加深广大青年学子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切身感受,真正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自觉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中来。经校团委研究决定,组织开展2023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青春礼献二十大,踔厉奋发向未来

二、活动时间

2022-2023学年寒假期间

三、参与人员

我校全日制在校生

四、活动形式

2023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以自主分散实践为主、团队实践为辅。鼓励同县域学生进行跨年级、跨专业组队,指导教师对团队进行远程指导。

(一)团队实践

青年学生通过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组建团队,团队内成员不得超过10人。团队须有一名指导教师,对实践安全做具体要求,对内容、方法、报告撰写和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等进行指导。团队负责人提交申报书(附件3),经分团委审批后,向校团委报备。报备后的团队不得无故不进行实践,因特殊情况不能开展的要由分团委向校团委做出说明。鼓励团队进行“云访谈”“云调研”“云支教”“云宣讲”等线上实践活动。

(二)分散实践

鼓励广大青年学生围绕实践主题,结合活动内容、自身专业特长、家乡实际情况,主动联系实践单位,自主开展社会实践。实践后需以分团委为单位提交个人撰写的社会实践报告、相关单位开具的社会实践证明、实践现场照片等材料,方可参加优秀个人表彰,按照“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规定程序申请第二课堂活动学分。

五、活动内容

(一)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践活动

各团支部成立宣讲小分队,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基础上,认真宣传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部署和新要求。宣讲内容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小切口展现大时代、以小故事反映大主题,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

提交成果形式:团支部提交宣讲图文资料,并形成不少于1000字的实践总结。

(二)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活动

广大青年学生通过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收集红色故事、研究红色历史、挖掘红色文化,体悟当地的经济发展、感受党的精神伟力,弘扬红色精神。

提交成果形式:提交不少于1000字的心得体会或实践报告,后附高清精选活动实照(1-3张)。

(三)“探寻文化根脉,传承时代精神”实践活动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青年学子可以扎根城镇、乡村,就家乡当地历史文化遗产、传统文化的开发、保护和利用情况,深入开展考察和广泛调研,挖掘家乡的深厚文化底蕴。通过实践,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进一步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做家乡文化的传播者。

提交成果形式:提交不少于1000字的心得体会或实践报告,后附高清精选活动实照(1-3张)。

(四)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积极响应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培育创新文化,提升创新能力,依托“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竞赛项目,利用寒假时间,开展项目调研、计划书撰写、创新实验设计等工作。鼓励学生将创新创业实践和学科竞赛项目相结合的同时,把自身专业和思政教育融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营造课内课外创新氛围,为进一步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注入新动力。

提交成果形式:“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比赛项目计划书、申报书格式以相关的比赛要求为准。社会科学类研究项目可提交不少于 3000 字的实践项目调研报告,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实践性,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五)“节能低碳,绿色环保”实践活动

根据自己家乡情况,在农村、城镇和社区,围绕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环保意识、废物回收利用等主题开展调研,或科普知识宣讲、发展建言献策等环保活动。从实践中深刻领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及时总结推广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鲜活经验。

提交成果形式:提交不少于1000字的心得体会或实践报告,后附高清精选活动实照(1-3张)。

(六)“返家乡”专项社会实践活动

紧紧围绕实践主题,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青年化”的阐释,以家乡为纽带,把《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报道作为社会实践行动指南和生动教材,引导同学们通过返乡实践更好地了解国情、感知社会、热爱家乡、服务群众,紧跟党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成才道路。

1.政务实践。深入地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一线岗位,承担具体工作。尤其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党史学习教育、政策宣传解读、疫情防控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广大学生可参加“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提高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的能力。

2.企业实践。通过学生专业方向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双向匹配,参与家乡企业实际工作。鼓励涉农专业学生到合作社、农村企业等参加实践。

3.公益服务。通过志愿服务等方式,在农村、社区以及青年之家、四点半课堂等基层一线场所,开展扶贫济困、扶弱助残、敬老爱老、生态环保、课业辅导、服务群众等工作,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4.社区服务。同学们可主动向村、社区和青年之家报到,在乡镇团委和村、社区团组织的统筹下,就近就便编入志愿者组织、青年突击队等,参与社区青春行动,或者通过多种渠道力所能及地参与基层治理日常工作。鼓励广大青年学子在社区中提高参与意识、加强实践锻炼、增长本领才干,成为协助党和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5.乡村振兴。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乡镇团委和村团组织的统筹下,参与开展乡村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实践活动,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助力美丽乡村、文明乡村、善治乡村建设。

6.兼职锻炼。结合当地具体情况,联系乡镇团委及村、社区等基层团组织,担任兼职干部,参与相关工作,积极发挥作用。

7.文化宣传。扎根城镇、乡村,就家乡当地历史文化遗产、传统文化的开发、保护和利用情况,深入开展考察和广泛调研,讲好家乡生动故事,挖掘家乡的深厚文化底蕴,开展多种形式特别是生动活泼的理论宣讲、文化宣传和网络直播等活动。通过实践,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进一步探究、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用好家乡丰富资源,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提交成果形式:提交不少于1000字的心得体会或实践报告,后附活动实照(1-3张)。

8.网络“云实践”。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网络平台的作用,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乡村振兴等领域入手开展社会调查,常态化开展“云组队”“云调研”“云实践”等活动,形成乡村调查报告等实践成果。

大学生申请参加步骤:

1.信息获取:关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和家乡所在地的省、地市、县区的团组织微信公众号,阅读“返家乡”系列相关推文。

2.报名申请: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平台”-“返家乡”栏目入口登录“返家乡社会实践岗位对接系统”, 按分类、区域搜索岗位信息,确认选择合适的岗位后,填报并提交报名信息,等待审核和系统提示信息,按信息指示开展后续操作。通过双向选择方式录取。

3.参加实践:返乡后按照当地团组织和用人单位要求,及时了解岗位、认知岗位、适应岗位,加强学习,高质量完成岗位任务;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保守秘密,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积极主动参与具体工作,彰显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责任担当。

4.记录成长:关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将实践日记、体会制作成文案和短视频,通过后台留言方式或@的方式参与投稿;及时与校院团委、指导教师、朋辈同学等分享交流,向更多的同学老师宣传展示自己的家乡。

5.总结分享:做好实践总结思考,对返乡实践中形成的优秀成果可以邀请指导教师做进一步提升挖掘,转化成学术型实践成果或活动型实践成果。积极参加各级团组织开展的总结交流活动以及“返家乡”社会实践个人和团队评先推优活动。

12月18日至25日为重点开展县区寒假岗位集中填报阶段,重点开展县区团委登录“返家乡社会实践岗位对接系统”——“岗位发布端”(网址:https://gov.5idream.net),发布岗位信息,进行学生招募,其他县区也可通过该平台发布岗位信息。每个重点开展县区发布岗位原则上不少于50个。每周将对各重点开展县区发布的岗位数、招募人数、报名人数、录取人数、报到人数等数据进行统计。

提交成果形式:以“返家乡社会实践岗位对接系统”产生的支撑材料,或服务地出具的证明材料为准,后附高清精选活动实照(1-3张)。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各分团委要按照活动的总体部署,结合实践主题,对实践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形成系列实践活动。2022年“青马工程”校系两级培养班学员须完成至少一项实践活动,并提交相应成果。在“返家乡”过程中,分团委要做好理论支持和心理支持的工作,帮助青年学生发掘优秀调研主题,辅导学生的前期理论预设与调查计划制定。

(二)科学指导,彰显育人成效要力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摆拍走秀”,要深入实际,力戒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甚至观光旅游,要帮忙不添乱、增彩不增负,不给基层增加负担。

(三)主动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各分团委开展活动期间,要与学生保持好联系,积极组织协调所属新媒体平台,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深入宣传报道,做好典型选优宣传、总结工作,将实践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作为鲜活案例,形成完整的材料,教育更多的学生。

七、总结表彰

2023年寒假社会实践的总结表彰工作将于新学期开学后完成。各分团委应及时收集、整理、完善本系青年学生参与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材料,以系为单位,纸质版待开学后统一提交至文体馆502,电子版材料发至校团委邮箱:llgztw@163.com。届时,校团委将根据材料报送和活动开展整体情况录入第二课堂学分和进行表彰评选,对完成度较高、社会影响力较大的团队及个人进行表彰颁发证书。

附件:

1.吕梁学院2023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工作情况证明

2.吕梁学院2023年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或调研报告撰写要求

3.吕梁学院2023年寒假社会实践项目申报书




共青团吕梁学院委员会

2022年12月18日

附件【吕院团发〔2022〕58号 相关附件.docx已下载
附件【吕院团发〔2022〕58号.pdf已下载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学院地址: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学院路1号

办公地址:

办公电话:0358-3389036      邮政编码:033001

电子邮箱:xtw@llu.edu.cn

推荐链接
官方媒体
  • 学院官网
  • 团委网站
  • 版权所有:共青团吕梁学院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