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来之不易,英雄不能忘记。为充分挖掘吕梁红色文化资源,引导青年大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更好地传承弘扬吕梁精神、担当时代大任。近日,吕梁学院校团委组建的“缅怀革命英烈 弘扬吕梁精神”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薪火助梦小分队在指导教师薛金莲教授的带领下,师生一行8人赴孝义红军东征兑九峪战役展览馆、邓小平驻地纪念馆、中共孝义诞生地、抗日模范村纪念馆、汾阳中学汾阳特别支部陈列室、革命烈士纪念馆、六十七烈士殉难遗址、蒋三烈士陵园等地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走访调研活动。
孝义,是晋西南的南大门,为了落实中央军委“到吕梁山脉之晋西南做适当之部署”的指示,时任八路军总部副主任的邓小平、任总部宣传部部长的黄镇、任总部民运部部长的傅钟等于1937年10月—12月,坐阵孝义。一方面稳定社会秩序,推动抗日救亡,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动员青年参加八路军,维护统一战线,壮大抗日武装,另一方面注重在群众中发展积极分子,重点培养工人、农民和青年知识分析加入党组织,一个月时间就吸收了50多名党员,组建了中共孝义县委。这一系列工作对晋西南地区,尤其对孝义县的抗日救亡工作,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开创了孝义抗日救亡的新局面,为孝义县以后在各个历史时期取得更大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石践村的英雄事迹就是真实写照。烽火岁月,这个村落的年轻人用生命谱就了一曲曲民族壮歌,铸就了英雄吕梁的忠魂脊梁。不足百户人家的山村在党的领导下,掀起了空前的抗日高潮,喊出“出人出力出钱出物,石像人与抗日共存。打寇打鬼打奸打特,石像村与国土共在”誓言。108名热血男儿参加了八路军、游击队、牺盟工作队等抗日部队和组织,成为各户皆抗属、无人不抗日的村庄,23位热血青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孝义是晋西地区的抗日模范县。
实践队成员带着对英雄的崇敬与怀念之情,走进汾阳冀村镇唐兴庄村。1942年7月18日(农历六月六)黎明,一股日伪军窜进唐兴庄,控制了村中的制高点和交通要道。蒋三骑自行车从汾阳城回唐兴庄执行任务,刚走到村口,就发现了埋伏的日伪军。蒋三调头就走,敌人穷追不舍,枪声四起,蒋三牺牲,年仅30岁。此后每逢这天附近的人都要到唐兴庄赶会纪念抗日英雄蒋三。蒋三纪念馆陈列着蒋三穿过的衣服,用过的火枪等实物,墙壁上悬挂的30副连环画,均围绕智勇双全、威震敌胆的主人公蒋三。时光荏苒,抹不掉人们对英雄的追寻和敬仰。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英雄事迹,实践队队员走访了80岁的“五老讲解员”王宝元同志。在将近两小时的讲解中,老人从蒋三生活的历史背景讲到到家庭情况,从蒋大、蒋二、蒋三、蒋四、蒋七的成长经历讲到蒋妈妈的平凡伟大。流传至今的顺口溜:“蒋三游击队下平川,组织了回回堡伏击战,消灭鬼子四十三,胜利捷报处处传”是蒋三的最好注脚。随后王宝元同志还带领实践队队员到蒋妈妈的故居,斑驳的墙壁上依稀可见“坚决和蒋三兵团战斗在一起、团结在一起、胜利在一起”“向蒋妈妈致敬,向蒋妈妈学习!”字样。
吕梁处处埋忠骨,可歌可泣忆峥嵘。薪火助梦小分队成员从孝义、汾阳党史办的档案资料、纪念场馆讲解员的讲述以及实地走访多维度走进吕梁历史,深刻地认识到吕梁精神“对党忠诚、无私奉献、敢于斗争”的内涵。实践队队长20级化学工程与工艺宋生鑫说:吕梁革命历史值得我们每一位青年人铭记,吕梁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青年人研学传承。20级历史学武文煊说:这种回到历史现场的学习方法是最有效的党史教育课。应该加强对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利用,深入挖掘、整理吕梁历史资料,让更多的青年人了解英雄吕梁的峥嵘岁月。
经过本次社会实践,薪火助梦小分队成员边看、边拍、边记,接受了鲜活生动的“四史”现场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还以实际行动宣讲、传承精神。搜集整理、撰写、录制而成的相关文字和影音资料,对吕梁红色遗址保护和精神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也深刻体现了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